首页 实时讯息 家电百科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山东商河:“科技小院”助力特色产业富农增效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4 07:45:00    

眼下正值大蒜收获期,在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白桥镇的连片蒜田里,蒜农们正忙着采收大蒜,一袋袋鲜蒜等待装车。

“以前施肥、浇水全凭经验,现在跟着专家学田间科学管理。按照‘科技小院’给的施肥‘处方’,今年每亩大蒜增产200多斤,亩均产量达到3000斤。仅大蒜一项,亩均纯收入就有3500多元。”白桥镇南董村大蒜种植户董孟秀说。

在山东商河县白桥镇的连片蒜田里,一袋袋刚采收的大蒜等待装车。(受访对象供图)

白桥镇大蒜种植面积7万多亩,年产蒜薹5万吨、大蒜10万吨。几年前,白桥镇曾面临“成长的烦恼”——常年连作导致土壤肥力下降,传统种植模式难以突破产量瓶颈。

近年来,商河县通过引才聚智、用才兴业,构建多层次、全链条的人才振兴生态。当地与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建设9处“科技小院”,吸引农业机械、生物肥、畜禽养殖等领域的10多位教授以及20余名研究生扎根田间地头,推动6项科技成果在商河落地转化。

在白桥镇大蒜试验基地,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芮玉奎带领团队建立46亩试验田,通过“土壤改良+精准施肥+智能灌溉”集成模式,使试验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1.8个百分点,土壤板结率下降26%。

“我们给土壤做‘CT’,为大蒜开‘营养方’。蒜农们只需‘照方抓药’,便能实现增产丰收。”芮玉奎手持土壤检测报告介绍,他们团队通过测定土壤氮磷含量等20余项指标,根据农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养分需求,为不同地块定制施肥方案,实现“一田一策”精准管理。

商河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晓林说:“‘科技小院’把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将人才链嵌入产业链,既破解了科研与生产‘两张皮’难题,又为乡村培养了‘留得住、用得上’的本土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同时,商河县还建立由521名科技顾问组成的乡村振兴顾问团队,深入农户、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开展农业科技培训、生产技术指导等,服务群众1万余人次,服务企业1000余家,加快了新品种、新技术在农村的推广应用。

经测算,在“科技小院”和科技顾问的双重赋能下,今年白桥镇全链条氮磷利用率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农业面源污染降低10%以上,大蒜亩均增产100斤,带动蒜农亩均增收约500元。

在济南商玉宝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加工车间,机器设备将大蒜切削成片。(受访对象供图)

种出了好产品,深加工带来更高收益。在济南商玉宝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蒜片烘干车间,工人们正在对烘干后的蒜片进行分选、装袋。

“通过‘科技小院’师生们的技术改良,白桥大蒜的含硫小分子化合物含量更高,抗菌消炎作用更加显著,在海外市场广受欢迎。”济南商玉宝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孝华说,公司每年加工大蒜1.5万吨,去年出口额达到5000多万元。

“科技不仅让大蒜增产,更让产业增值。”白桥镇党委书记庞林一说,通过科技赋能,目前全镇大蒜产业年产值超10亿元,蒜薹、大蒜制品出口到40多个国家,带动8000余名农村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3万余元,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记者王志)

相关文章

7月26日晚,泉城广场热闹非凡,2025济南国际泉水节系列主题活动之一的泉水市集在此开启,为夏日泉城增添了浓郁的烟火气。40余个摊位集中亮相,汇聚了各种泉城特色鲁味美食,人们可在此享受吃喝玩乐一站式体验。 同时,泉次元动漫嘉年华活动也在泉城广场拉开帷幕。作为泉水节期间为Z世代群体精心打造的创意活动,
2025张江科学会堂科普季今天启幕,继续聚焦AI主题与张江核心产业,内容涵盖算力芯片、具身智能、模型创造、生命探索等前沿领域,深度联合科创企业、产业平台、科研院校,为青少年提供高品质的科普活动体验,打开探索“新质生产力”的新视窗。延续往届特色,今年的科普季策划推出主题讲座和互动课程48场,通过沉浸式
三羊马晚间公告,公司控股孙公司三羊马智人科技(重庆)有限公司(简称“智人科技”)与国内某汽车专用零部件公司签署了《产品采购合同》,由智人科技向客户独家供应合同项下约定车型的传感器类产品。合同期限为自2025年7月24日起至2030年7月24日止,合同金额为1.2亿元(不含税)。
在甘肃省渭源县广袤的田野上,一粒粒曾经“土里土气”的马铃薯,如今正乘着科技的东风振翅高飞。渭源县通过引进智能种植、精准管理、精深加工和数字化营销等全链条科技手段,马铃薯产业实现了从“靠天吃饭”到“靠技增收”的华丽转身,为这片“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注入了澎湃的新动能,铺就了富民强县的金色跑道。给马铃薯
夏日的济南大明湖不仅是赏荷胜地,也是避暑纳凉的好去处。每到傍晚时分,大明湖北门附近的湖畔边,长约百米的观景坐席上坐满了市民和游客,迎面吹来的习习凉风,吹去了燥热,令人心旷神怡。记者:王锋 摄影:王锋 摄像:王锋 剪辑:王锋 编辑:韩璐莹 校对:杨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