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家电百科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文化中国行丨陕西自然博物馆:穿越时光隧道 触摸生命密码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4 08:02:00    

5月3日,一名小朋友在陕西自然博物馆内体验VR设备。

5月3日8时30分,距离开馆还有半个小时,陕西自然博物馆门前已有不少游客排队等候。“五一”假期,陕西自然博物馆九大科普主题活动轮番登场。从探寻“秦岭四宝”的奥秘到亲手制作节气三球仪,游客可解锁自然科学新玩法。

馆内,2万余件古生物化石、植物标本等珍贵藏品让人目不暇接。古生物长廊展厅的全息投影技术为游客带来视觉盛宴。9岁的游客王梓轩戴上AR眼镜,眼前瞬间出现了冰河时代动物披毛犀的标本。“太神奇了,无论什么角度,我都能清晰地看到披毛犀标本的模样。”王梓轩兴奋地说。展厅负责人介绍,此次引入的AR智慧导览系统将30余件珍贵标本转化为数字资源。游客不仅能360度观察标本细节,还能听到细致生动的讲解。

科普教室里,一场名为“追逐光阴的脚步”的沉浸式教学正在进行。“古人没有钟表,如何计算时间?”伴随着科普老师刘军鹏的讲解,10余名小朋友专注地制作着日晷模型。当自制的计时工具成功在阳光下投出刻度时,欢呼声与惊叹声此起彼伏。

昆虫王国展厅内,6岁的“明星小小讲解员”李嘉妍用稚嫩却清晰的声音为游客讲述昆虫的奥秘。从蝴蝶翅膀上的纳米结构到蚂蚁王国的精密分工,每个知识点她都信手拈来。她落落大方的姿态与专业流畅的表达,引得游客纷纷称赞。

“五一”假期,临时展厅“三秦远古生物”成热门打卡点,近300件古生物化石标本在此展出。“太震撼了!这些化石就像时光胶囊,每一件都承载着地球生命演化的密码。”来自山西的古生物爱好者方泽伟手持放大镜,仔细观察着恐龙足迹化石。

“我们通过系统的陈列与解读,将这些化石标本串联成一部生动的地球生命史书,希望让观众能直观感受到地球生命从无到有、由简至繁的38亿年壮阔演化历程。”策展工作室负责人白毅介绍,他们还利用数字技术,打造了虚拟数字展馆,让用户通过“场馆漫游”“云赏陕自博”等通道,获取自然科普知识。

贝林展馆内,场景复原技术将亚欧大陆的广袤、非洲草原的野性、美洲丛林的神秘一一呈现。来自宝鸡的游客周晓琳感叹:“仿佛走进了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穿梭在各展厅内的大学生志愿者是一道动人的风景线。西安理工大学学生樊真一边引导游客,一边细心地看护着小朋友:“能在服务中感受科普的魅力,这样的假期特别有意义。”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怎么区分鹿角和牛角吗?”展教一部科普老师李昂询问道。“节日期间,为应对人流高峰,我们全都投身一线,为游客做好服务。”李昂说。

夜幕降临,博物馆奇妙夜“少年大侦探”儿童夜宿活动开启。“小侦探”们用智慧解码摩斯密码,用观察复原现场痕迹,用逻辑锁定案件真相,通过团队协作达成一项项目标。

“我们希望观众的每一次参观都是一次探索之旅。”陕西自然博物馆课程研发室主任蔡殷表示,未来将持续创新科普形式,开展更多兼具趣味性与专业性的主题活动,激发人们对自然万物的好奇与探索热情。(群众新闻记者 杨小玲文/图)

相关文章

“五一”期间海龙屯景区推出“探秘土司古城·乐享山水人文”沉浸式古风活动除了箭术博弈、诗词朗诵、通关文牒等活动景区还精心筹备了一系列非遗体验活动为游客带来别具一格的文化体验在海龙屯土司小镇的非遗手作坊里三三两两的游客正均匀涂抹墨汁轻轻按压纸张一张张蕴含墨香的活字印刷作品展现在大家面前而在漆扇制作现场工
乡村音乐节上,实力歌手献唱,引发全场共鸣;音乐抢先猜中,游客化身“抢答达人”,沉浸式感受音乐狂欢;超燃灯光秀点亮夜空,佤族火舞热烈上演……今年五一假期,佛山顺德长鹿旅游休博园以“生活美学”为主题打造“趣游五一”多元生活节,融合音乐、运动、演艺等元素,为游客构建活力欢乐场。音乐律动与职场趣味两大主题交
5月3日,一名小朋友在陕西自然博物馆内体验VR设备。5月3日8时30分,距离开馆还有半个小时,陕西自然博物馆门前已有不少游客排队等候。“五一”假期,陕西自然博物馆九大科普主题活动轮番登场。从探寻“秦岭四宝”的奥秘到亲手制作节气三球仪,游客可解锁自然科学新玩法。馆内,2万余件古生物化石、植物标本等珍贵
近日,湖北省委书记王忠林以“湖北文旅首席推荐官”的身份,在文化旅游发展大会上向全球发出邀约。这场高规格的会议,不仅展现出湖北文旅产业的蓬勃生机,更明确释放了一个信号:文旅产业正成为湖北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实现万亿级目标已进入加速阶段。2024年,湖北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文旅成绩单:接待游客8.73亿人
“五一”期间首次开门迎客!四川首座石窟数字化文旅综合体——资阳安岳石窟数字展示中心开启石窟艺术嘉年华活动,吸引了来自川内外游客前往“打卡”,人气“爆棚”。数字解码:让千年石刻“活”起来步入石窟数字体验馆,被誉为“东方维纳斯”的紫竹观音像映入眼帘。这尊始刻于五代后晋天福(936—944)年间的造像,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