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2025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20年来,这字字千钧的理念如同一颗希望的种子,在全国的山山水水间生根发芽。年初,重庆市委在“新春第一会”上作出部署:推动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8月15日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上游新闻将深入挖掘现代化新重庆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炼金术”,策划推出《绿水青山炼金记》系列报道,奏响美丽中国建设中“渝”众不同的生态“最强音”。
如何让乡村既留住“乡愁”,又能焕发新生?重庆市大渡口区跳磴镇金鳌山正用一场深刻的田园“变形记”交出高分答卷。
从土屋瓦房到网红打卡地,从传统农耕到“风景变钱景”,这里的乡村不仅留住了烟火气,更玩转了“生态炼金术”。农旅融合、共享庭院、数字赋能——三大“魔法”启动让这片土地“出圈”,真正把“绿水青山”炼成了“金山银山”。
农旅融合让农田变景区
秋天的金鳌田园,层层田垄像天然的调色板。黑糯小麦的深紫,水稻的斑斓,向日葵的金黄,在沥青道路旁的五彩梯田中交替呈现。这些田垄不只是美景有看头,更是“钱景”让人有盼头——这些“风景”中藏着当地的“致富密码”。

美丽的五彩梯田。
“农村景观要靠农业来解决。”大渡口区农业农村委员会负责人表示,他们在田园的打理上不特地去种花种草,而是在种农作物的前提下,让作物本身多一些观赏性。
园区沿10公里主干道规划“向日葵-樱桃-水蜜桃”作物带:春赏油菜,夏看葵花,秋观丰收,冬品农菜。在四季的轮换中,沿途风景不断更迭,是金鳌田园成为网红打卡地的秘诀。
靠面子,更靠里子。金鳌田园的土地在创造实实在在的收益,桃子、柑橘等特色作物统一规划,权利归村民所有,由他们自主管理、自由销售。从繁花似锦的春天,到硕果累累的秋日,农作物兼具观赏和经济价值,土地产出效益成倍提升,让金鳌山真正成为了“金山银山”。
共享庭院成为乡村打卡亮点
田地能“生金”,农房也能变现。
金鳌田园的97栋农房正进行集中改造,目前已经有4个精品院落相继亮相。2000余平方米的微菜园、微花园,在村民共同经营下焕发新颜。几个家庭合伙经营的小院落里,不仅共享菜园与花园,还共享山村里的温情。这既是村民口中的“幸福密码”,也是现代乡村的“烟火味”。
农房改造模式类似众筹,农户先出“诚意金”,政府再加“投资款”,既接地气,又能保证质量。配套设施已实现全面升级,污水接入城市管网,3500米步道贯通邻里,300多盏观景灯点亮夜色,村民可以出门不沾泥、夜行不摸黑。田园牧歌的闲适与现代生活的便利在这里自然交融。

游客打卡拍照。
与此同时,当地的“党建统领·七联共建”模式让村庄与机关单位结对共建。医疗、教育、农业、人居环境等资源被注入乡村,15位来自城市的“最美社区人”带着先进经验和理念下沉基层,为当地乡村振兴送来锦囊妙计。
上游新闻记者在现场采访中,印象尤其深的是“数字乡村平台”。在它的赋能下,民宿客房、共享菜园等信息实时更新,线上订单效率提升60%,管理和服务也更加高效精准。
这些院落不仅让村民住得舒心,还吸引了源源不断的游客前来打卡,实现了从“自家后院”到“共享景点”的华丽转身。未来,轨道交通18号线附近还将建设索道直达山顶,并增设公交接驳,让游客上山更便捷。
“七朵金花”成价值转化的“魔法阵”
金鳌田园的市场化运营,不是冷冰冰的商业开发,而是“七朵金花”在乡村振兴的土壤中接连盛开,就像一个促进生态价值转化的“魔法阵”。
“云上田园”年均游客量40万人次,成为近郊游热门地;700亩芍药花海每年四月盛放,吸引无数镜头定格春日浪漫;航天科普研学基地和航空展览馆,让知识变得可触可感。金鳌山为孩子们开出“田间课堂”,既能插秧、摸鱼、认识农作物,也能触摸航天模型,感受科技与土地的融合。
五彩梯田为都市游客带来了真实的农耕体验,插秧、摸鱼等传统农事活动让人对土地的记忆再次鲜活起来。
特色采摘区里种植了桃子、葡萄和多种稀有新品种。“金鳌山的蔬菜,是别处没有的。”金鳌田园负责人表示,正是这种独特与新鲜,让游客一见倾心、忍不住想要带回家。

荷花盛开的金鳌山。钟戈 摄
除了田园文化体验,29家各具特色的主题民宿还与农耕、采摘等项目深度绑定,让游客愿意慢下来、住下来,细细品味金鳌山的四季风光与乡村韵味。
数据最能说明成效——金鳌村2023年集体经济收入164.82万元,2024年143.49万元,较2022年的24.84万元分别增长了563.52%和477.66%;石盘村2023年收入136.76万元,2024年提升至214.85万元,比2022年的48.83万元分别提升了180.07%和340%。
亮眼的数据,不仅见证着农文旅融合与城乡融合的“双轮驱动”,也绘就出金鳌田园生机勃勃、节节攀升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上游新闻记者 郭发祥 易守华 实习生 舒婉婷 陈怡中 图片由大渡口区农业农村委员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