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时评#
近来,一种名为“爆炸桃”的水果在网络上悄然走红。电商平台上,各类“爆炸桃”的宣传语天花乱坠,“稀有爆炸桃,10斤不够吃”“甜到爆炸”“比普通桃子甜6倍”“更甜更好吃”等字眼,吸引消费者眼球。然而,当我们拨开这层网红的外衣,会发现“爆炸桃”的真相并非如宣传那般美好。
所谓的“爆炸桃”,并非什么新奇的稀有品种,实则是因品种特性、天气影响或管理不当导致的裂果,在传统批发市场和线下商超,这类带有裂痕的桃子通常被视为瑕疵品,批发商不会采购,也很少能进入线下销售渠道。可到了电商平台,这些本应被淘汰的裂果,摇身一变成为“网红”,被商家赋予“爆炸桃”的名号,甚至宣称是稀有产品,以此抬高身价。
让人咋舌的是价格。有商家的“爆炸桃” 折算后单价高达15.7元/斤,而其产地批发价仅1.8元/斤 - 2元/斤,利润空间之大令人惊叹。更令人担忧的是,有电商平台推出“瑕疵品营销”培训课程,教商家给次果起吸睛名字,用“自然生长”等模糊词规避监管,甚至传授应对投诉的“话术模板”。这种行为无疑是在利用消费者的好奇心和对新奇事物的追捧来牟取暴利,受损的不仅是消费者权益,更是果农的长远利益。
对于“爆炸桃”甜度远超普通桃子的说法,专家指出,裂口与糖分高低并无正比关系,部分“爆炸桃”吃起来甜是因为品种本身属于高甜度水果,但绝不可能达到所谓“甜度是普通桃子的6至7倍”。而且,由于存在裂痕,“爆炸桃”在运输过程中极易腐败变质,还可能因裂口处滋生霉菌而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近年来,类似“爆炸桃”这样的网红水果屡见不鲜,不过是水果“变装术”的最新一幕。从普通梨摇身变为“藏乌梨”,到贵妃芒畸形果冠名“辣椒芒”,再到如今裂果包装为“爆炸桃”,这些水果通过“改名换姓”“制造噱头”走红,背后都是商家的虚假宣传在作祟。商家以猎奇之名掩盖瑕疵之实,借“稀有”“更甜”等虚假宣传制造溢价,吸引流量,误导消费者。
有网友称:“甜在心才是真甜!”这朴素真理恰成破解营销迷雾的利刃。哪有什么水果能“甜到爆炸”?水果核心价值在于口感与营养,而非被精心编织的故事。换言之,一颗桃子的甜,不在于它是否有“爆炸”的名号,而在于它是否真能带给我们味蕾的享受和身心的愉悦。
面对这些五花八门的营销陷阱,不能听之任之。有律师警示,若产品与宣传严重不符,商家已涉嫌虚假宣传。消费者当擦亮双眼、理性消费,多关注商品的本质,不被虚假宣传所迷惑。从长远看,更需建立“需求导向”消费观,让选择回归滋味本质,让每一次消费都能收获发自内心的“甜”。只有当我们买到物有所值、品质优良的水果,那种甜才是实实在在甜到心里的。(久泰平)
来源:中国吉林网
初审:刘星彤
复审:曲翱
终审:陈尤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