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家电百科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广州多所小学名校“招不满”?多区教育部门:与实际不符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3 16:04:00    

广州日报

  “东风东、华阳都招不满!”近日,有自媒体发文称“今年广州小学入学人数正在全面骤降”,并点名越秀区的东风东路小学、天河区的华阳小学和龙口西小学等老牌名校都开始招不满学生了。事实真的如此吗?

  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向多区教育局和小学核实,自媒体发布的数据并不准确,与实际不符,目前招生还在进行中。另外记者还获悉,广州小学近几年入学压力很大,广州小学在校生人数将在2026年达到峰值。

  自媒体统计数据不准确

  与实际不符

  广州市教育局发布的2025年广州市公办小学招生网上报名指引显示,2025年公办小学报名时间为5月7日至11日,民办小学的报名时间为5月10日至14日。截至目前,广州幼升小报名工作结束。

但近日一份“2025年部分公办小学网上预约人数统计”却在网络上热传,表格称今年部分学校的网上预约人数少于招生人数,其中包括越秀区的东风东路小学、天河区的华阳小学和龙口西小学等老牌名校。

  实际上,这份数据的真实性存疑。广州多区教育局相关工作人员反馈,自媒体提及的数据不准确,与实际不符。目前招生还在进行中,待后续确定后再给答复。

  2024年广州新增基础教育

  公办学位7.92万个

  据了解,2024年广州共新开办51所中小学、幼儿园,新增基础教育公办学位7.92万个。新增的学位从一定程度缓解了广州小学的入学压力,部分热门学校的办学更加从容,把更多的活动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的课间十五分钟有更多可能。

  为优化优质教育资源分布,广州近年还迭代升级集团化办学。截至目前,广州市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已100%覆盖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农村学校、新建学校和相对薄弱学校,并已布局在“每个区至少有1个市属教育集团在当地办学”“每个市属教育集团原则上重点在3至4个区布局,推动市属学校合理布局”。

  同时,越来越多的新建社区都配备了优质的配套中小学和幼儿园资源,广州的孩子可以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非中心城区的孩子可以和中心城区的孩子们享受到同样优质的教育资源,选择家门口的好学校。

  广州小学近年入学压力仍大

  未来将探索学位“潮汐式”调配

  2024年,广州市教育局负责人曾表示,广州小学近几年面临的入学压力非常大。人口动态变化与教育资源供给的结构性矛盾凸显。学龄人口将呈现“峰谷波动”态势,小学、初中、高中在校生人数将在2026、2031、2034年达峰。

  广州未来将建立“人口—规划—建设”联动预警模型,探索学位“潮汐式”调配,在2026年小学在校生高峰过后,利用九年制学校的小学学位来缓解初中入学压力;在2031年初中在校生高峰过后,利用完全中学初中学位缓解高中入学高峰压力,实现教育资源“存量优化+精准投放”。在入学高峰过后,广州将会回归到教育的最优解——小班化教学。  (记者:魏丽娜)

相关文章

广州日报  “东风东、华阳都招不满!”近日,有自媒体发文称“今年广州小学入学人数正在全面骤降”,并点名越秀区的东风东路小学、天河区的华阳小学和龙口西小学等老牌名校都开始招不满学生了。事实真的如此吗?  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向多区教育局和小学核实,自媒体发布的数据并不准确,与实际不符,目前招生还在进行中
中国网5月22日讯(记者李智)上周,《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的发布标志着全球贸易形势出现重大转折。联合国秘书长通过其发言人迪雅里克表示,这对世界经济来说是非常积极的信号。世贸组织总干事伊维拉认为,在当前全球紧张的局势下,这一进展不仅对中美两国非常关键,而且对世界其他国家也至关重要。由于单方面挑
5月22日,教育部网站发布“关于拟同意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公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等有关规定以及第八届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考察评议结果,经教育部党组会议审议,拟同意设置安徽第二医学院等32
2025年4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持平或略降,同比降幅均持续收窄。一、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持平或略降4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由上月上涨0.1%转为持平。其中,北京和上海分别上涨0.1%和0.5%,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0.2%和0.1%。二线城市新建
5月17日下午,一场汇聚音乐与书香的文化盛宴在密云第三小学礼堂启幕。此次活动由密云区文化和旅游局、中国音乐学院联合主办,活动以“奏响国音‘阅’章,共建书香校园”为主题,不仅为师生打造艺术与阅读交融的文化体验,更以“文化+教育+旅游”的创新模式,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径。活动开场,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学生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