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7月9日讯(记者 罗祎辰)经历上一轮涨价潮后,主要维生素产品价格持续下挫,部分品种已跌至成本线,厂商Q3业绩增长面临较大压力。在此背景下,维生素能否开启新一轮涨价成为行业内外关注的焦点。
财联社记者多方采访获悉,经过前期持续回调,多种维生素价格已经回落到涨价前水平,部分品种更是跌至成本线,行业厂商为改善盈利水平确实存在较强提价动力,部分厂商也已经有所行动。近期,围绕热门品种维生素D3,海盛制药、花园生物(300401.SZ)在市场成交价不足180元/公斤的情况下先后报出600元/公斤、660元/公斤的高价,一举拉高了市场对后续行情的期待。

但目前维生素D3的高报价远未落地,主要维生素价格均处于下行通道,行业对后市预期有所分化。
一位头部贸易商受访表示,目前维生素价格已经回到低位,比较看好后续维生素D3价格能有所表现。主要厂商中,财联社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新和成(002001.SZ),相关负责人表示维生素价格走势难以预测,但强调,“公司主营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E价格已经处于底部区间,到了盈亏成本线。”
上半年,行业厂商业绩增速有所放缓,维生素价格下滑被认为是主因。
其中,新和成预计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0亿元-37.5亿元,同比增长50%-70%。分季度来看,Q1归母净利润为18.8亿元,同比增加116.18%,Q2归母净利润预计在14.2亿元-18.7亿元,同比增速降至6.37%-40.82%。
主营维生素K3的兄弟科技(002562.SZ)也存在类似情况,业绩增速有所下降。
目前,维生素价格跌势仍未有扭转迹象,部分业内人士从供需实际情况出发,认为短期内维生素难以涨价。“虽然部分厂商一直停报停签,但由于需求疲软,市场上的货并不紧缺。”隆众资讯分析师袭凌云表示,厂商提高维生素D3报价对行情的影响尚未显现,相较之下,其他维生素品种表现更为疲软。
对比去年涨价潮形成的因素,袭凌云认为新行情形成的有利因素仍不充分。在她看来,去年维生素涨价受到巴斯夫停产这一突发事件影响,在停产时间发生前,虽然个别品种如维生素D3率先启动行情,但全面涨价仍主要受停产事件刺激。今年,在缺乏这类外部因素刺激的情况下,预计还需要一段时间消耗市场存货,“短期Q3想涨价比较难,Q4可能更为有利。”
(财联社记者 罗祎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