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家电百科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挖潜拓岗“组合拳”为劳动者铺就增收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6-04 09:35:00    

生物园区广场上,“汇企菁英聚园区助力复产保用工”专场招聘活动汇集百余家重点企业,提供岗位4300余个,达成就业意向1000余人。这是西宁市人社系统挖潜拓岗的一个生动场景。

今年以来,市人社局紧扣“稳就业、保民生”主线,通过“三业联动、政策赋能、平台协同、服务升级”四大举措,全方位挖掘就业岗位潜力,为稳就业注入强劲动能。

从产业挖潜到政策护航,从跨区域协作到精准服务,西宁人社打出挖潜拓岗“组合拳”,不仅为劳动者铺就就业增收之路,更以省会担当为全省稳就业提供“西宁经验”。

三业联动:从产业“根系”延伸就业“枝桠”

市人社局打破传统目标分解模式,将产业、企业、就业纳入统一“坐标系”。通过光伏锂电、农业生产、文化旅游等产业梳理,预计今年可稳定和开发就业岗位6.1万个,其中卓阳能源、黄河太阳能等重点项目成为就业“蓄水池”。“我们不仅关注大项目,更注重产业链上下游的岗位挖掘。”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已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69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4.24万人次,产业发展与就业扩容形成良性互动。

为确保岗位“颗粒归仓”,我市建立就业工作推进机制,定期调度光伏、文旅等产业用工需求,推动以工代赈项目吸纳农村劳动力,让产业升级的“红利”转化为就业增收的“福利”。

政策赋能:真金白银“输血”市场主体

政策“精准滴灌”成为激活就业的关键一招。我市为2.7万户企业降低工伤和失业保险费9740.46万元,向76户企业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65.55万元,直接带动437个新增岗位。“真金白银的减免,让企业敢招敢用,我们今年扩招了50名员工。”某制造企业负责人说。

创新实施的“需求清单+资源池”模式,让岗位匹配更智能。人社部门走访39家规上企业,建立涵盖用工需求、技能缺口等80余项数据的“资源池”,为泰丰先行、天合光能等54家企业精准输送劳动力4337人,破解企业“招工难”与劳动者“就业难”的双向痛点。

平台协同:跨区域联动拓宽就业“半径”

在东西部劳务协作机制下,西宁与南京、江苏等地建立岗位共享机制,推送8家企业近400个岗位,吸引高校毕业生和技能人才“走出去”。同时,“丹噶尔绣娘”“大通生态旅游”等18个劳务品牌发挥“乘数效应”,带动2.78万人次就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就业名片”。

就业见习和创业孵化成为年轻人的“成长阶梯”。34家见习基地开发岗位270个,80名高校毕业生通过见习积累经验;18家创业孵化基地入驻792家企业,带动就业7906人,形成“孵化一个企业、带动一批就业”的倍增效应。

服务升级:从“人找岗位”到“岗位找人”

推进“直播带岗”“家门口招聘会”等创新形式,让就业服务更有温度。全市已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129场次,为3449家企业发布岗位1.2万条次,达成就业意向1.07万人次。

技能培训成为就业“强心针”。全市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4万余人次,覆盖电工、家政、电商等多个领域,让劳动者“一技在手,就业不愁”。“参加完电工培训,我在一家重点企业找到了工作,月薪超6000元。”求职者王师傅说。(记者 刘瑜)

相关文章

空间、资金、服务三“箭”齐发,龙头企业纷纷落户,产学研深度融合推进……深圳坪山正加速度崛起为中国生物制造创新领域的新高地,其进阶之路亦是我国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样本。深圳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图片由坪山区科技创新局提供)日前,在第十七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上,“2025最具生物制造创新力(国家生物产业
破产法律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性法律制度。现行企业破产法自2007年施行以来,在推动经营主体有序退出、促进公平竞争、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该法已不适应实践发展,迫切需要进行修改。9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首次审议了全国人大财经委提请审议的企业破产法修订草案。草案共16章2
近期,网上“全民强制社保”“社保新规”话题引发热议。其实,这一说法是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二)》(下称《解释二》)的错误解读。《解释二》第十九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或者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承诺无需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约定或者承诺无效。用人单位未依法
中经记者 张硕 北京报道智能机器人、低空飞行、智能汽车产业具备技术同源、要素相通、应用融合的特点。以聚合智能产业视角协同推进几大产业发展,能够更好地解决各产业割裂发展面临的技术协同不足、场景碎片化、跨域标准缺失等挑战,有望形成智能产业领域发展融合的“最优解”,引领全球AI技术及应用发展。基于此,首届
扬子晚报网9月3日讯(记者 万承源)近日,江苏印发通知,要求加快实施2025年度国务院部署的21项、省部署的6项“高效办成一件事”,建立6项常态化推进机制,深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提升行政效能,为企业和群众提供高效、智慧、集约、规范、务实的办事服务。去年,我省共实施29项“高效办成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