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家电百科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秦霖:血染淞沪终不悔,青山埋袍待君归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2 17:50:00    

英雄档案 秦霖(1900—1937),原名同观,字松涛,广西桂林人。1919年考入广西陆军讲武堂步科。毕业后,历任参谋、连长、营长等职。1936年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六分校高级班学习。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秦霖任第7军171师511旅副旅长,奉命率部奔赴淞沪战场。1937年10月23日,日军全线反攻。双方发生激战,秦霖不幸中弹牺牲。国民政府追授其为陆军中将。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追认其为革命烈士。2014年8月,秦霖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秦霖像。 (记者陈静 翻拍)

寻迹

抗日英烈长眠桂林园林植物园

在桂林园林植物园深处,一片苍松翠柏环抱中,一座衣冠冢安置在这里已80多年,里面没有遗骨,只有一袭戎装。青石墓碑上痕迹斑驳,记载的文字把人们拉回1937年淞沪战役那段硝烟弥漫的历史。

1937年10月23日,在硝烟蔽日的淞沪战场,秦霖率511旅死守老人桥,在日军飞机重炮的狂轰下已血战两昼夜,弹尽援绝。他高呼“莫负祖国”中弹殉国时,年仅37岁。因其遗骸难寻,兄长只得将他生前衣物葬于桂林南郊苗圃——如今这里已更名为桂林园林植物园,一个四季花木繁茂的优美园林。

今日墓前,游人步履轻缓,孩子们在草坪追逐嬉戏,老人们打着太极。一旁栀子花的香气漫过墓碑。墓碑旁,一棵棵松柏挺立,如将军未曾弯曲的脊梁。工作人员说,每年的清明节和抗战胜利纪念日,总有人到墓前给烈士献上鲜花。今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烈士的故事被更多人关注——有青年指着“持干戈卫国家,临难岂可苟免”的铭文拍照,有父亲抱着孩子读着将军写给兄长的绝笔信。

夕阳西下,金色光芒掠过墓碑顶端。远处传来少年朗诵声:“山河已无恙,英魂可归矣。”其实英魂从未离去,他们化作春泥护花,化作松涛声声,在这和平的土地上被永远铭记怀念。

位于桂林园林植物园的秦霖烈士墓。 记者陈静 摄

烽火记忆

浴血淞沪战场,英雄以身殉国

秦霖1900年8月12日出生于桂林市丁字村(现丽君园)的一个书香门第,原名同观。青年时期,他坚定追随中山先生思想,立志为国为民奋斗,遂改名为霖,并投笔从戎。他毕业于蔡锷将军创办的广西陆军讲武堂,肄业于中央军校第六分校(将校班)。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寇于当年8月13日大举进攻上海,所到之处,烧杀掳掠,无恶不作,并狂妄叫嚣3个月内灭亡中国。由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七军团长升任171师511旅副旅长的秦霖愤怒请缨,北上抗日。他奉令准备开赴抗日前线时,给其三胞兄秦焰书写了告别信:“暴日为实行大陆政策,侮我太甚。弟奉令北上杀敌,此我军千载一时为国用命之机会。嗣后家事,盼兄维持,国事弟当勉力为之。”

他家中有3个未成年的儿女。路过桂林家时,他噙着热泪叮嘱儿女:“我出师北上杀敌,你们要在伯父教养下,努力读书,待我驱逐倭寇,振兴中华。万一我已战死沙场,你们要继承父志,报效祖国。”此时秦霖已做好了为国牺牲的准备。临行时四姐问道:“六弟你何时回来?”秦霖坚定地说:“打败日本鬼子我才回来。”

当时上海战事已情状危急,惨烈万分。日寇占据着强大的军事优势,迅速向上海市区推进。为了保住上海,遏制日寇的进攻势头,第三战区司令部决定以桂军为主力进行蕴藻滨两岸大规模反击战,并于10月21日起实施。桂军的反击方向正好与日寇主力的进攻方向相对,是日寇炮火最猛、坦克最多、飞机轰炸最猛烈的区域。此次反击共歼敌2000余人,炸毁许多坦克和装甲车,撕开了敌人在大场到刘行之间的防线,嵌入敌人阵地几公里。秦霖所率的511旅等广西部队就是在这一缺口上插入敌人阵地的钢刀,他们给予了日寇有力的打击。

10月21日,大规模的蕴藻滨反击战打响,秦霖率511旅作为第二线进至老人桥附近。这时日寇主力向他们发起了猛烈的进攻,一场恶战就这样展开了。由于秦霖指挥有方,全旅官兵团结抗敌,使战局得以控制。从21日到22日,秦霖指挥的部队与日军几经交战,打退了三倍于己的敌人多次进攻,牢牢控制住了阵地。

日寇为了拔掉他们眼前的这把“钢刀”,于10月23日凌晨动用了更多的飞机、大口径舰炮、重炮、坦克,对511旅阵地进行更猛烈的轰炸,弹如雨下,阵地一片火海。紧接着,数倍于我军的敌人在坦克的掩护下发起了进攻。秦霖沉着地指挥全旅将士一次又一次地击退了敌人的进攻,在阵地前横七竖八地躺着敌人的尸体,被炸毁的坦克冒着浓烟。敌人的援兵不断增多,我方的运输线却被阻断,粮食、弹药送不上来,秦霖只得到一个排兵力的增援。

战至中午12时,虽然511旅官兵伤亡已过大半,可阵地仍牢牢控制在中国军队手中。

午后1时,日军逼近511旅指挥部,空袭和炮轰异常猛烈。511旅左右两翼的友军阵地被日军占领,秦霖部队的阵地两翼受敌,形势万分危急。

秦霖意识到最后的时刻到了。“511旅的官兵弟兄们,我们被包围了,没有了退路!”“要是有弟兄能活着回到家乡,请告慰我们的父老和家人,他们的子弟兵没有给广西父老乡亲丢脸!”他向士兵们敬了最后一个军礼。

秦霖命令勤务兵冲出重围去向上级报告前线战况,并做好了以身殉国的准备。下午3时,师部调来的特务排报到,秦霖遂带领特务排及旅部部分官兵,不顾危险冲出阵地,涉水渡河至老人桥头,伺机向敌人发动攻击。他沉着地用望远镜观察敌情,指挥着战斗,并命令机枪作好掩护。此刻敌人的机枪、大炮向他们猛烈射击,参谋及其他官兵均力请旅长稍避,但秦霖拒绝:“作为军人,持干戈保卫国家,临难岂可苟免?!”突然一阵枪弹飞来,秦霖等三人不幸中弹负伤。秦霖在垂危之际,怒目面对日寇大声疾呼:“莫负祖国……杀!杀!杀!”日寇的炮火猛烈袭来,秦霖被击中,壮烈殉国,年仅37岁。当晚8时,援军赶到,秦霖旅余部在完成任务的情况下开始撤离,向嘉定集结。淞沪会战三个月,彻底打破了日寇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妄想。

当晚,旅部邹趣民参谋率特务排的一个班至老人桥头搜寻秦霖的遗骸。很可惜,他们反复搜索也没能找到秦霖的遗骸。

秦霖牺牲后,国民政府追授他为陆军中将。因没能找到秦霖将军的遗体,他的哥哥只好将其衣冠葬于桂林市南部苗圃内,衣冠冢旁立秦霖将军的纪念墓碑。

从浴血沙场到静卧花丛,秦霖将军的墓冢不仅是历史的标记,更是民族精神的坐标。当战争硝烟散作园林晨雾,当枪炮轰鸣湮没于鸟语蝉鸣,我们方知:那些未曾归来的身影,早已化作今日中国的每一缕清风、每一寸浓荫,那是他们对这片土地最深沉的爱。

来源: 桂林日报

相关文章

英雄档案 秦霖(1900—1937),原名同观,字松涛,广西桂林人。1919年考入广西陆军讲武堂步科。毕业后,历任参谋、连长、营长等职。1936年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六分校高级班学习。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秦霖任第7军171师511旅副旅长,奉命率部奔赴淞沪战场。1937年10月23日,日军全线反攻。
8月12日,记者从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获悉,到今年年底,广西将首次完成对全区城市国土空间的“全面体检”监测工作。届时,在大数据支撑下,广西各地将有望实现以数据赋能城市治理的新目标。城市国土空间监测是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要求的重要举措。最近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建设现
5日至7日,南安市领导林添盛、林少青、陈志慧分别带队走访慰问部队官兵,畅叙鱼水深情,共话军地发展。每到一处,慰问组都与部队官兵座谈交流,询问部队官兵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听取部队建设情况介绍,并向广大部队官兵致以节日慰问和诚挚问候,感谢部队长期以来对地方建设和社会稳定作出的贡献。慰问组表示,南安荣获全国
湖北日报讯(记者孙凌、喻煜、通讯员王彧沁)取材于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真实罪证影像的电影《南京照相馆》已于7月25日全国公映。电影上映首日票房(含点映)1.58亿元,截至26日21点14分累计票房已达2.61亿元。据业内人士分析,该片是目前暑期档票房最有希望过十亿的电影之一。影片故事以1937年南京陷落
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今天(7月25日)上午来到驻沪部队某部走访慰问部队官兵,代表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向驻沪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军队文职人员、民兵预备役人员致以诚挚问候和节日祝贺,感谢驻沪部队为上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的积极贡献。市委副书记朱忠明,市委常委、市委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