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家电百科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环着沙漠看新疆|看平凡治沙人种下的“春天”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6-15 10:14:00    

来源:石榴云

6月13日,随“环着沙漠看新疆”全媒体报道团队走进曾被称为“沙漠孤岛”的且末县,望见一片片绿色蔓延扩展,一座座沙丘俯首止步,一个个沙生植物在沙漠安家,我们被深深震撼了。

6月13日,且末县防风治沙基地周围,一株株红柳、梭梭及草方格守护着沙海。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拍热扎提·阿不都摄

且末县三面环沙,沙漠面积超过县域面积的三分之一,流经这里的车尔臣河东岸的流动沙漠与县城仅一河之隔,距县城中心不足2公里。“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大风埋村屯,小风石头滚”曾是这里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

上世纪90年代初期,生活在这里的各族群众坚持不懈与风沙作斗争,用自己的双手改变着家乡的面貌。

库尔班·肉孜,且末县防风治沙基地职工,2023年11月被授予“全国防沙治沙标兵”荣誉称号,是扎根沙海27年的治沙人。1998年,20岁的库尔班从哈密煤矿技工学校毕业后回到家乡,入职刚刚成立的且末县防风治沙基地。每天穿梭在大大小小的沙丘间,从修路、架桥,到割芦苇草、种草方格,再到种胡杨、红柳、梭梭等植被,一干就是27年。27年来,库尔班种下了30余万棵树。

且末县防风治沙基地职工库尔班·肉孜为采访团成员介绍刚入职时种下的第一棵柳树。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拍热扎提·阿不都摄

“种树,就是在保护我们的家园。”正是这样朴素而坚定的信念,支撑着库尔班,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一锹一铲播撒希望,用汗水在沙漠中种出了一片绿洲。

且末县连续26年组织近150万人次在沙漠中植树,让13万亩沙漠披上了绿装。绿色奇迹并非一日之功,它凝结着无数人的汗水和努力。

谈起治沙,当地人都会提起且末县老兵治沙队。这一支由8名退役老兵组成的治沙队,自2018年3月承包3000亩沙地,开启了沙漠植绿之路。7年来,他们顽强奋战在治沙一线,一步一步让梭梭成林,沙漠变绿洲成为现实。种梭梭并接种肉苁蓉、种植文冠果及板蓝根等经济作物、探索文冠果与小麦套种……他们靠着顽强的意志与坚定的信念,推进多元化种植模式,探索出一条以生态产业反哺生态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6月13日,且末县老兵治沙队创始人田来群正在查看文冠果苗生长情况。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拍热扎提·阿不都摄

还有跨越几千公里的河北援疆企业——唐农万物(且末)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完成沙土改良后,在试验田种植的花生、蛋白桑、甘草等作物获得了丰收。

……

他们是记者在采访中遇到的一个个平凡治沙人,这样的治沙人还有很多很多。在黄沙与绿洲的长期博弈中,他们打造了属于自己的生态家园,在“绿富同兴”之路上步履不停。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拍热扎提·阿不都)

相关文章

铜盘铜壶顶在颅上稳稳旋转,脚下舞步轻快如风。在新疆库车龟兹小巷内,年过六旬的帕尔哈提·伊明正跳着萨玛瓦尔舞——一种源自千年古龟兹的迎宾之礼。他每一个转身都仿佛带着历史的回音,引得围观游客阵阵喝彩。萨玛瓦尔舞起源于新疆库车,出现在公元4至7世纪龟兹乐舞鼎盛时期,在克孜尔千佛洞窟内可找到与“萨玛瓦尔舞”
封面新闻记者 卢荡因为有关刀郎演唱会的一项创意,远隔万里的山东临沂和新疆乌鲁木齐,奇妙地连接在了一起。乌鲁木齐,是刀郎成名曲《2002年的第一场雪》中的名句——“八楼的2路汽车”的原生地;临沂,则是“山歌响起的地方”刀郎2025巡回演唱会的重要一站。临沂公交正逐步探索一条适合中小城市的公交改革发展路
整个暑期,济南融创乐园的《梦回西楼》沉浸式实景演出凭借着震撼的场景、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成为夜济南的一道亮丽风景。近日,新黄河记者来到《梦回西楼》演出现场发现,虽然到了暑期的最后阶段,但该剧吸引力不减,正持续火爆中。徐女士是专程带孩子来看《梦回西楼》的,她说,“非常惊喜!通过演出,可以让孩子更了解我
制作/张李昊见习记者 刘世鹏 记者 任利8月21日,黑龙江东宁市一辆公交车上张贴的一张有关停运的“告知”引起热议。“告知”称,因持续亏损无力运营,将于本月26日停止运行。21日下午,东宁市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张“停运告知”是该车司机私自张贴,东宁公交并不存在持续亏损无力运营的情况,没有停运
“双机场”城市再次扩容,江西赣州成为中部地区唯一拥有两座民用机场的地级市,“宇宙最强地级市”苏州又一次“哭晕在厕所”。近日,随着江西瑞金民用机场工程通过行业验收,赣州正式成为“双机场”城市。与此同时,新疆巴里坤大河机场近日通航,成为哈密市第二座民用机场,也是新疆第28座机场。目前,全国已有20多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