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喆演唱会场外粉丝席地而坐。 深圳晚报记者 金康 摄
今年演唱会市场持续升温。单看深圳,仅下半年就有30场演唱会,其中大半集中在暑期档。当热门演出一票难求成为常态,深圳演唱会场馆外悄然出现一道独特的风景——没能买到票的年轻粉丝席地而坐,静静听歌或跟着节奏合唱,以别样方式拥抱音乐。
8月9日,一段拍自陶喆深圳演唱会场外的视频在网上火了:画面里,一对情侣坐在地上,跟着场内传来的《就是爱你》轻轻摇摆,网友看了直喊:“这是《就是爱你》最浪漫的一次!”有网友不禁调侃:“场内的不一定是真粉丝,场外的一定是真粉丝。”
8月9日那天,市民小康就是场外的一员。作为陶喆的铁粉,没买到票的他还是拉着爱人去了外场。他告诉记者,“到春茧体育场时,场外已经坐满了人。但有个很明显的感觉:大家都特别文明,很安静。”现场氛围特别温馨,仿佛时光都停在了这浪漫的一刻。“真好,这趟没白来。”小康感慨道。这份“天涯共此时”的感动,让不少网友像小康一样感叹:“很幸福……”
这般浪漫绝非陶喆专属。汪苏泷的粉丝“美少女战士”:“深圳大运体育场传出的声音不是很大,但是你们仍然愿意在高温下陪伴汪苏泷,好浪漫”。孙燕姿的歌迷“Kevin_Kevoss”,抢了三次票都没成功,她也去了孙燕姿深圳演唱会场外:“在场外听了绝大部分也满足了。不强求,得失坦然。”
当歌手在舞台上朝着场外大喊 “场外的朋友们,你们好吗”,那些响亮的回应,已经道尽双向奔赴的感动——这是场外歌迷最珍贵的体验,也是独属于他们的记忆。
在共享的旋律和隔墙的呼应中,当代年轻人以微小的场外场景,书写着他们知足常乐的心态。一方面是演唱会太火,一票难求;另一方面,对刚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动辄上千的门票,确实是不小的经济压力。不管是哪种原因,他们还是愿意为热爱的歌手“迈出一步”。这种豁达的选择,让他们在有限的条件里也能找到自洽的方式。
即使没有灯光和舞台,歌词听得断断续续,但是和众人一起随着音乐摇摆合唱的触动和快乐,与在现场乐迷的感受无异。当音乐越过围墙,演唱会的快乐延伸到场外,歌迷间的情感连接透过视频蔓延到屏幕外,这是这届年轻人“奖赏自己”的方式。
近几年得益于技术发展,线上演唱会直播、演唱会电影等新型娱乐方式深受人们追捧。刀郎2024线上演唱会两小时观看量破4000万;泰勒·斯威夫特的演唱会大电影为全球乐迷提供了沉浸式新体验。当物理位置或支付能力不再成为定义“在场”的藩篱,面对自己的热爱,年轻人拒绝“下次一定”的拖延,爱就去奔赴、喜欢就去享受。
深圳晚报记者 陆楚一 实习生 刘蕊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