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二中学的通用技术课颇受学生们欢迎。学生们在这里不仅让废旧物品变成装饰品,还能制作出“科技范儿”十足的居家用品。

废旧纸夹
变身储物盒
市第二中学48岁的门汝倩原本是一名物理老师。2011年,学校开设了通用技术课,她便成为这门学科的老师。“可能大多数人会认为,通用技术课相当于劳动技术课,其实不限于此。”门汝倩说,通用技术涉及的面非常广,囊括物理、数学、化学、生物、工程技术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起初,学生对课本上的知识点兴致不高。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门汝倩想尽办法。有一次,她将孩子们喜欢的拉线飞轮这种小玩具带到课堂上,用测速仪现场检测发现,飞轮的转速达每分钟8000转以上。听到这个数字,学生发出一阵惊呼。紧接着,门汝倩为学生讲解了血液离心机的原理及其在医疗检测方面的应用。
通用技术课堂实践操作必不可少。刚开始,门汝倩会从简单的旧物改造开始。孩子们将家里攒的废旧纸箱拿到实践室,几个人一组制作储物盒。可别觉得这是个简单的活儿,从创意构思、制定设计方案、画图、切割、连接到表面涂饰,每一步的门道可不少。有一次,一名同学制作的抽屉太大无法装进盒体。在老师的提示下,这名同学重新测量、计算,发现问题出在对“抽屉外框厚度”的疏忽。经过三次调整,抽屉终于能严丝合缝地嵌入盒体。
除此之外,门汝倩还指导学生用废旧的A4纸制作承重桥。有人将纸条反复折叠成三棱柱状,利用三角形结构的稳定性增强桥面支撑;有人通过降低桥身高度、加宽底座,来降低重心、扩大支撑面。制作完成后,同学们在特制试验架上进行承重测试。当看到自己搭建的梁式桥稳稳托起5千克砝码时,学生发出阵阵惊叹声。
小小“鲁班”
打造木质花架
门汝倩说,通用技术课并不是单纯的设计课、操作课,学生还要学会整合科学原理、技术手段和资源约束。虽然这门课不属高考科目,但在学习之余,学生们在实践室里敲敲打打,磨磨锉锉,让身心得到了短暂放松。“在每一次制作过程中,学生经常给我惊喜。”门汝倩说。今年四月份,为了参加全市的劳动技能大赛,学生们当了一回“小木匠”。
在这之前,学生们曾尝试做过木质相框和木质树形书架。这次比赛的项目是木质花架,对孩子们动手动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选出优秀的“小木匠”,学校在高二年级学生中进行海选。选拔当天,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做出了多种不同造型的花架。最终3名学生代表全校参加比赛。门汝倩和学生利用3个晚上练习,从画图纸、标尺寸到画下料图、锯割、加工榫头榫眼、打磨、组装,每一步都要细心精准。每一次成功都是一次次失败积攒出来的经验。
比赛当天,3名学生分工协作,一位同学画设计图纸和花架表面花纹,另外两位同学在木料上画线、加工、连接、调平、打磨。经过50分钟的奋战,一款云纹松木花架终于顺利完工。这个作品也是学生动手以来最满意的一件作品。
动手动脑
巧解生活难题
“大家看看咱们教室,有哪些地方你们觉得设计得不科学,需要改造一下?”在一次通用技术课上,门汝倩向学生抛出问题。
学生们积极性很高,从课桌椅子到窗户板擦,学生认真观察每一个角落,一节课的时间竟总结出几十个小问题。发现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问题。比如,有人觉得桌斗里太乱,不好找东西。有同学提出可以增加收纳盒,贴上标签。有人觉得总有同学忘关窗户,有同学提出设计一个可以根据天气情况自动关窗的系统。门汝倩说,学生提出的问题“天马行空”,但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这些新奇的想法就会变成现实。
其中一个学生提出,教室里电扇只能吹到一部分人,两侧同学吹不到。根据这一情况,门汝倩找来材料,与孩子们制作了一款“入座即扇”的智能电扇,并引导学生一起学习了开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工作过程。根据这一工作原理,学生还学习了烟感自动报警器、感应泡沫洗手机、循环定时浇花系统等居家用品的制作,让课堂充满了“科技范儿”。
(记者 姚连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