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被称为“世界小商品之都”的浙江义乌,与全球2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频繁的对外贸易中,因货款支付引发的纠纷时有发生。涉外商事纠纷如何及时高效化解?义乌法院推出了一系列创新机制,为中外当事人提供便捷的纠纷解决途径。
在浙江省义乌国际商贸城这个熙熙攘攘的国际小商品市场里,有一个特别的人民调解委员会,专门调解涉外矛盾纠纷。调解室里,吉尔吉斯斯坦籍调解员米卡正和中国调解员一起,为乌兹别克斯坦籍采购商与义乌商户郑女士调解一个买卖合同纠纷。

原告诉讼代理人 赵艳:两个被告在原告这边订了货,原告交付货物之后,被告只支付了一部分的货款,到现在是还欠原告686404元的货款。现在一个比较大的困扰,就是被告二戈利布江长期待在国外,没有办法联系到他。
欠款的是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两兄弟,一个在中国读书,一个在国外做外贸生意。因他们的国外客户没有及时付款,导致他们拖欠义乌商户郑女士68万余元货款。郑女士多次催讨无果,将两兄弟告上法庭。

义乌市人民法院民四庭庭长 叶飞:因为涉及外商,涉及外国人,我们的送达流程,相对普通的国内民商事案件来说,审判的程序是会比较久的,所以我也跟原告说了,我说你的目的其实是拿到货款,在被告方现在也有调解意向的情况下,我们不妨把这个案子先走调解的流程。
在双方当事人都同意的情况下,义乌法院立即启动涉外纠纷诉调对接程序,委托外调委指派外籍调解员参与联合调解。

经过调解,双方最终达成和解方案,被告承诺分期三个月偿还全部欠款。在现场,义乌法院的法官对各方的分期付款协议进行了司法确认,协议具有法律效力。
原告诉讼代理人 赵艳:如果走诉讼程序,这样的涉外案件可能要到明年才能让判决书生效,才可以去执行,但是通过这样调解的方式,一个是效率高,第二个是回款的可能性高,包括后续的合作关系也不会破裂。我们中国就是以和为贵,和气生财,这样以后大家还是可以继续合作。
目前,义乌市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已吸纳来自15个国家的20名外籍调解员,化解涉外纠纷1400多起,涉及金额1.78亿元。

外籍调解员 米卡:很多的国家没有,我们国家也是没有这种调解中心,我来到中国才了解,我觉得特别好,因为你不用先去派出所,不用去法院,你可以直接到调解中心,很快就解决你的问题了。三个词评价就是平等、诚信、高效,希望每一个国家有这种调解中心。

义乌市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 丁王芳:外籍调解员都是市场经营户或者是采购商,调解纠纷的时候,能够快速地了解到纠纷的症结所在,也能快速地给出解决的方案。
为确保调解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义乌法院法官作为涉外调解员的指导员,定期对调解员进行法律专业知识的培训,并在调解过程中提供专业指导,为当事人提供人民调解到司法确认一站式的服务。

义乌市人民法院民四庭庭长 叶飞:无论是对我们国内当事人以及境外的当事人,都是要秉持平等保护的理念。选择对当事人利益最大化,对他们最公平最高效的这种方式,来解决掉双方当事人的纠纷,达成双方共赢的一种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