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家电百科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袁奇峰:天河犹如“聚宝盆”,珠江新城是广州城市现代化的典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0 17:37:00    

站在“小蛮腰”顶端俯瞰,对岸的珠江新城繁华璀璨。这片6.4平方公里的土地,30年前还散布着猪舍、菜地和大大小小的积水潭。如今,这里是

全国300米以上摩天大楼最密集的区域之一,每平方公里GDP超300亿元,以占全市千分之二的土地贡献了全市八分之一的GDP

作为国务院批准的三大国家级CBD之一,珠江新城的腾飞不仅是广州城市战略的胜利,更是一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微观史诗。

作为珠江新城规划提升项目的主持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袁奇峰见证了这片土地从金融危机到价值重估的全过程,也见证了改革开放的一个城市奇迹。

袁奇峰,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导。李汇丰摄.jpg

袁奇峰,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导

图片

PART

逆流而上建设广州新城中心

1992年,时任广州市市长黎子流提出借鉴香港经验,建设二十一世纪的城市中心——珠江新城。

珠江新城最初的规划由美国托马斯夫人团队担纲,这版设计方案奠定了新中轴线雏形。可是规划完成后,却在1997年遭遇亚洲金融危机,大量外资回撤,珠江新城建设一度陷入停滞。

20世纪90年代正在建设中的珠江新城。来源区博物馆.jpg

20世纪90年代正在建设中的珠江新城

“当时全市写字楼空置率高达37%,开发商资金链断裂,所有人的心里都打了个问号,新城还建不建?”袁奇峰至今记得1999年接手珠江新城规划时的困境。“放弃新城市中心区的建设目标意味着放弃广州的未来,我们要逆流而上,要坚定建设区域性国家中心城市的理想,将天河建设为服务珠三角、链接全球的CBD。

信心来自于天河区位力量的逐渐显现。2000年,广州实施“东进、南拓”战略,天河从城市边缘跃升为地理中心,土地价值也随城市重心东移实现了重估。

1999年,广州市政府启动珠江新城规划提升,作为该项目的负责人,他与团队提出几个重要策略:

  • 一是将全市商务用地集中在珠江新城供给;

  • 二是尽可能多地吸引企业总部,争取金融企业和省级国企总部入驻;

  • 三是住宅禁商,将所有的商务办公需求都集中到写字楼中;

  • 四是建议政府主动投资,通过四大公共文化建筑在珠江新城落地给市场信心。

这些策略一落地便激起千重浪,规划的调整扭转了城市结构,大大增加了市场对珠江新城的信心。千禧年后,一栋栋摩天大楼如雨后春笋般在这片滩涂中拔地而起,跨国企业总部、国际金融机构、高端服务机构纷至沓来,天河这个“新城区”变成了投资的热土。

俯瞰珠江新城的壮美风光。来源区融媒中心.jpg图片

PART

“三塔锁江”形成世界级景观

提到珠江新城

无法绕开

广州的“城市会客厅”——花城广场

这里是无数人打卡广州的第一站

这里原被规划为128米宽、1.8公里长的林荫大道,规划团队在多地进行考察后,决定将其改成“榄核型”的中央广场,串联起四大公共文化建筑——广州大剧院、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市图书馆和广州市第二少年宫,让美感、功能性、独特性都更上一层楼。绿树、流水、繁花,人们跟随优雅的走线漫步广场,总能从错落的景观中汲取治愈的力量。这个充满设计匠心的城市绿岛,正是城市精神的具象表达。

而珠江新城的天际线塑造

堪称城市美学的经典案例

袁奇峰透露,1993年规划中,超高层的东西双塔于黄埔大道一侧,但广东省领导考察香港、新加坡等地后提出:“全世界的滨水区都是高楼林立,为何广州要把地标藏起来?”

这一建议推动双塔南移至珠江畔。西塔以弧线造型演绎现代优雅,东塔以垂直线条彰显高级姿态,广州塔则以“小蛮腰”造型成为城市新符号。在袁奇峰看来,东西塔的不对称美学恰恰体现了广州的开放与包容。珠江新城东塔、西塔与广州塔形成“三塔锁江”的震撼景象,成为世界一流的标志性城市景观。

PART

天河占据地理与功能“双重核心”

空间规划是产业变革的催化剂。站在建区四十周年的节点回望,从“L形”到“一芯一带两轴”,从单核驱动到多极联动,天河正以“城园共生、产城融合”的新范式,用全新的空间格局重塑广州中心城区的竞争力

  • 沿着珠江一路向东,广州国际金融城的建设如火如荼;

  • 从五山到天河智慧城,科技的力量日渐显现;

  • 华南国家植物园为“绿芯”,串联火炉山、凤凰山生态廊道,为天河增添了独特的生态魅力。

“天河山水格局犹如天然聚宝盆,完美融合金融商务、科技创新、生态人文三大要素,是广州实力的集中体现。”作为城市演进的观察者,袁奇峰对天河“一芯一带两轴”的空间战略有着独特的见解。

“广州国际金融城建设加速推进,与珠江新城形成功能互补,通过合理分流商务需求有效平抑CBD租金水平,有利于中小企业生存,将持续优化中央商务区营商环境。”他表示,广州新中轴和活力创新轴是天河产业布局的重要轴带,这两条轴带与珠江自然轴线搭建起十字架构,支撑起天河经济发展的骨架,也塑造了天河壮丽的世界级景观。

“Location(区位)是城市的第一生产力。”在袁奇峰看来,得益于广州“东进、南拓”战略,天河占据地理与功能“双重核心”,汇聚了金融、科技、文化等多方面的核心资源。

“天河不仅是广州市中心,还是珠三角非常重要的现代产业中心,也是广州链接世界的重要窗口,在全国乃至全球城市网络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袁奇峰说。

恰逢天河40周年

来看看袁奇峰对天河有什么期待吧~

图片

在天河区成立40周年的重要时间节点,您有什么寄语或祝福?

袁奇峰:2000年的天河充满希望,2010年的天河充满成就。2025年,进入不惑之年的天河,要坚定信念,预在先、谋在先,在AI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提前布局研究,明确产业发展方向。把现代服务业强区做好,更要把创意产业和创新产业做好,成为经济发展、城市精细化运营的先行试验区,赢得下一个辉煌的四十年。

素材来源丨天河中央商务区管委会、天河区融媒体中心

部分图片 | 李汇丰、自茹、广州市天河区博物馆、广州天河发布往期

记者丨关星杨、夏嘉雯

编辑丨柯碧贤

初审丨李翔宇

复审丨张煌平

终审丨关星杨

签发丨余 彦

出品丨天河区融媒体中心

转载请注明丨广州天河发布

投稿邮箱丨gzthfb@163.com

相关文章

提示信息5月10日,“百万英才汇南粤”制造业专场招聘活动(省内专场)在华南理工大学举行。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人事处处长雷勇强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招聘会提供了1200多个优质的岗位,计划招聘5400多人,岗位范围广,不仅有算法工程师等高端的研发岗位,还有机器人操作员等一线的实操岗位。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站在“小蛮腰”顶端俯瞰,对岸的珠江新城繁华璀璨。这片6.4平方公里的土地,30年前还散布着猪舍、菜地和大大小小的积水潭。如今,这里是全国300米以上摩天大楼最密集的区域之一,每平方公里GDP超300亿元,以占全市千分之二的土地贡献了全市八分之一的GDP。作为国务院批准的三大国家级CBD之一,珠江新城
近日,国家铁路局网站发布《上海铁路监督管理局铁路安全生产约谈公开信息》,全文如下:2025年4月9日,上海铁路监督管理局针对广州极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植保无人机在江苏省高邮市进行农业作业时侵入连镇客专,构成铁路交通事故,严重危及铁路行车安全的问题,会同江苏省铁路办公室、上海铁路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
N海都全媒体记者 沈舜枝日前,一场特别的招聘会在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举行,12家养老机构现场“抢人”,想方设法要把年轻人“拉”到养老院去。据了解,随着养老产业的快速发展,高素质养老服务人才紧缺现状突出,为了把年轻人“拉”到养老院,留在养老院,泉州的政府部门和企业各出奇招:高校开设专业培养人才,企业设
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铁集团”)获悉,5月4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2040万人次,计划加开旅客列车1818列。5月3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813.7万人次,运输安全平稳有序。从铁路12306车票预售情况看,今日热门出发城市主要有北京、广州、成都、上海、杭州、西安、武汉、南京、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