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分到了1009.5元,非常开心!”家住广州市荔湾区金花街道陈家祠社区裕兴苑小区的钟姨向南都记者表示,自己会将一半的钱给孙女,另一半用来交管理费。钟姨提到的这笔钱,是她在前几天收到的物业管理费收益。
7月12日,裕兴苑小区召开业主物业管理费返还大会,向全体业主发放2024年6月至2025年3月共10个月的物业管理费,居民得以真切感受到无物业小区自治带来的“红利”。物管费的收益从何而来?无物业的小区是怎样的?又有哪些管理经验?7月14日,南都记者来到该小区实地走访。

物业管理费返还大会现场,业主高兴地展示自己领到的物管费。图片由金花街道提供。
小区公共收益返还业主
最高可获2100元
从裕兴苑北门进入,入眼是一个绿意十足和功能设施完善的小花园,树荫下有几位居民还在聊着物管费的话题,不远处的业主委员会(下称“业委会”)办公室大门敞开,陆续有居民进出,他们是来领取物管费的业主。

进入小区,入眼就是一片绿意。
记者在现场随机询问了几位居民,大部分表示能领到一千多元。入住小区半年多的谭女士说,自己是分红最少的那一批,虽然只有648元,但还是很满意也很意外,“没想到我刚搬来也有分红。”
据了解,此次物业管理费返还金额约24万元,面向小区236户业主发放,业主最多可获约2100元,最少的业主也可以收获600多元。这已是裕兴苑业委会第二次向业主返还物业管理费。在2023年,业委会就曾返还8个月、近20万元的物管费给业主,当时业主分到最多的有1500元,少的也有500元。
谈及物业管理费的收益来源,裕兴苑小区业委会主任程伟良向记者介绍,此次返还的费用主要来自于小区的公共收益,即小区公共区域的停车场、电梯广告、快递柜等公共设施带来的收益。此外,业委会还承担了物业的职责,按每平方米1.5元/月收取管理费,除了用于小区建设管理的成本开支,结余的费用全部按照缴纳比例返还给业主。“相当于AA制吃饭,你交了多少就分多少。”程伟良说。
这些能产生公共收益的设施,也改善了小区的居住环境。现场有业主告诉记者,以前小区车位不足,停车困难,业委会听取大家的意见,对小区公共空间重新优化布局。如利用小区绿化的边缘地带,腾出停车位,同时还修建了电动自行车棚,规范了车辆的停放。

利用小区绿化的边缘地带,腾出停车位。
物业撤场,业委会探索自治
亲力亲为,以减少不必要开支
物业管理费返还的背后,是裕兴苑小区无物业管理自治模式的探索。1999年,裕兴苑建成入住,小区内有5栋9层高的电梯楼,共236户。2010年,小区物业管理公司提出加收物业管理费,引发业主不满后撤场。经历了一段无人管理时期,包括程伟良在内的几位居民决定尝试自治。在街道和社区居委会的帮助下,他们于2011年成立了第一届业委会。后由业委会直接聘请保安、保洁等,统筹管理小区。
程伟良告诉南都记者,起初他们没有管理经验,走了不少弯路,例如因为财务公示不够清晰,曾遭到过业主质疑,后来依靠街道办和社区党委提供的模板,才逐步摸索出一套成熟的体系。2018年,第三届业委会换届,开始组织腾挪出一些公共区域“开源”,建设公共设施,而后有了公共收益。
目前,小区通过定期召开居民议事会,还搭建起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决策的平台,每一位居民都能成为社区发展的“主人翁”。在社区党委的指导下,小区业委会持续健全完善公共收益管理机制,通过精细化管理和合理运营,实现公共收益稳步增长。
“用来分红的每一笔钱都是我们努力省下来的。”程伟良一边说着一边向南都记者展示过往的工作照片。这些照片呈现了小区绿化养护,规划建设停车位、娱乐设施,对保安开展消防安全培训等大小管理事项。而这些事项基本由业委会成员亲自安排,同时动员业主作为志愿者共同参与建设治理,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几乎每天晚上,都会有业主主动到业委会办公室找我们聊天,提出问题并共同探讨解决办法。”
2023年第四届业委会换届选举,5位业委成员得票率超90%。如何得到业主的信任与支持?程伟良的答案就是亲力亲为。他说,业主对业委会的信任,是靠一件件民生微实事建立起来的。例如,业委会曾全程统筹小区的电梯更新改造工作。小区原先有的楼栋设计不太合理,需要居民先上七八级楼梯才到电梯口,这不便于老年人出行。为解决这一问题,业委会亲自寻找施工单位,商议改造方案,同时制定出详细的电梯改造费用分摊方案。业委会还在每栋楼张贴一块告示牌,业主缴纳费用后可在自家房号后粘贴一颗五角星,整个栋楼的缴纳情况一目了然。“我们只用10天就收齐了钱款,一个月就改造好了电梯。”程伟良自豪地说。
“业委会最大的特点是,只要你请他们帮忙,无论大小事,他们都会尽力尽责,这点让我很感动。”钟姨说,自己平时也能经常看到业委会或者社区的工作人员在花圃里清理杂草。作为老业主,看到他们的努力,也会自愿为小区出一份力,比如散步的时候顺手浇浇花、捡走地上的垃圾。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拍摄:南都记者 李竹 实习生 曾宝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