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家电百科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医学前沿】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视光中心完成全国首例近视新全飞10秒SMILE Pro手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6-06 12:08:00    

【来源:劳动观察】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视光学科由我国近视领域的奠基人和开拓者褚仁远教授于1973年开设,期间,创建了国内首个“隐形眼镜专科门诊”,1994年成立屈光专科,2002年视光中心在宝庆路成立。建有国家卫健委近视眼重点实验室、亚太地区ICL培训中心、亚太国际屈光手术与SMILE培训中心、全国角膜塑形安全监控委员会发起单位之一、近视精准防治示范中心、上海市眼视光学研究中心、眼内镜近视矫治中心。学科拥有终身教授1名、博士生导师4名、硕士生导师8名、主任医师10名、副主任医师17名、中级职称20人,国际角膜塑形镜学会资深会员3名及十余名博士团队。学科获得过我国眼视光学领域唯一的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及临床医疗成果奖等,已发表SCI论文超300篇。

2025年5月6日,我国近视屈光手术领域迎来新时刻:视光学科周行涛、王晓瑛教授团队完成我国第一例新全飞10秒扫描SMILE Pro手术。患者术后1小时视力即已达0.8,次日复查视力达1.0,同批患者术后视力均在1.0及以上,手术取得理想成效。

自2008年引入飞秒技术、2010年在我国率先开展全飞秒手术以来,视光学科凭借其深厚专业积淀和卓越技术实力,成为行业标杆。周行涛、王晓瑛教授带领的屈光手术团队,更是扎根临床一线,用创新与坚守,为全飞秒手术发展作出卓越贡献,至今已累计完成超26万例SMILE手术,连续多年保持全球单中心近视手术量第一的同时,以质量为本,以临床研究促进技术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以“亚太国际SMILE与屈光手术培训中心”为平台向国内外医生传授新技术,带教包括美国、德国、泰国等国家和地区在内的345家医院548名近视激光手术医生,培训全国屈光技术相关学员4000多名。在国内率先开展快速角膜交联,最早报告远视SMILE自体透镜术、SMILE表面镜术,让中国经验引领、带动国际屈光手术领域。

此次采用的是激光扫描时间超快到10秒之内的SMILE Pro全飞秒激光,该手术的成功开展离不开新一代VISUMAX800设备的助力。这不仅是技术效率的显著提升,更意味着角膜屈光手术正式迈入“超快、智能、更安全”的崭新时代。相比传统手术,SMILE Pro在治疗精准度、患者体验等方面实现新的飞跃,为广大近视患者带来新选择,开启屈光手术新篇章。

周行涛、王晓瑛教授诊治患者后表示,要用技术创新守护视觉健康,要让技术有温度,让尖端设备不仅是参数的升级,更要成为患者可感知的服务升级,“技术创新+临床实践”双轮驱动为医疗提供更好支持。SMILE Pro技术落地医院的全过程,每一个细节都展现医院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追求卓越的精神,全链路纪实,见证“中国速度”背后的匠心。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相关文章

日前,佛山市妇幼保健院产房内一声啼哭划破清晨——佛山首例通过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PGT)助孕的宝宝平安降生。这个体重6斤半、Apgar评分10分的健康婴儿,不仅圆了冯先生(化名)夫妇四年的求子梦,更标志着佛山辅助生殖技术迈入“胚胎层面阻断遗传疾病”的新阶段。冯先生夫妇的求子路充满坎坷:结婚四年间,他
新华财经沈阳9月7日电(记者李宇佳)9月6日,2025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平行活动数智融合驱动能源转型发展交流活动于沈阳举办。在现场,以“数智化重塑全球能源产业链”为主题的圆桌论坛吸人眼球。业内专家齐聚一堂,探讨能源产业上下游如何协同破解“卡链”与“断链”风险。图为圆桌论坛现场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从智慧城市到数字乡村,从智能制造到智慧医疗,数字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我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十四五”期间,我们见证了数字技术在改善民生、提升治理效能方面的巨大潜力,也看到了数字中国建设对于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十四五”期间,信息革命经历了由网络化向数字化,再
央视新闻 近日,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行动方案(2025—2027年)》,对深入推进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工作作出系统部署,主要突出了六大机制、六大行动。未来的高校学科专业调整,需要建立起什么样的机制做支撑?又该如何满足高质量发展人才需求?新兴学科调整,需要做什么?北京
8月25日上午,作为第二十届中国长春电影节暨长影成立80周年的重要活动之一,由长影集团出品的中国首部AIGC电影《音符中的密码》,在长影电影院6棚举行首映式,重磅推出首次研发应用的4项核心AI技术,以12分钟“小成本、高精尖制作”实现中国电影制作技术的里程碑式突破,为新时代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